人工智能奇点与人类智能的未来

人工智能

5.3.2025

大融合

未来学家兼人工智能预言家雷·库兹韦尔预测,计算机很快将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之后,人工智能将与人类融合,形成不朽的超级智能。其他人工智能研究者则对此持怀疑态度——尽管 GPT-4 在图灵测试中表现出色。

11,200

约 11,200 倍 与 2005 年相比,如今一 美元可获得的计算能力提 升了如此之多。

在 2024 年 6 月底,发明家兼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 (Ray Kurzweil) 坐在波士顿四季酒店的窗前,举起一张纸。随后,他向《纽约时报》的记者展示了一条陡峭的增长曲线:1938 年,一美元能够购买多少计算力?而前天又能购买多少?他手中的那条荧光绿色曲线在强调这位 76 岁的老人为何刚刚出版了这本新书:《奇点更近》是他 2005 年畅销书《奇点临近》的续集。

技术奇点,德语即“独特性” (Einzigartigkeit),指的是未来某个时刻,人工智能 (AI) 将超越人类智能,并在之后迅速自我发展。根据这一假设,技术进步将变得无法阻挡,并不再由人类控制。库兹韦尔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设想,他想象有一天我们将通过虚拟神经元在云端扩展大脑,从而“与人工智能融合,并借助我们原始生物学的百万倍计算能力自我提升”。

库兹韦尔对奇点的信念建立在他那张绿色图表所表达的内容之上。这张图表类似于计算机芯片计算能力的指数增长曲线,正是 1965 年“摩尔定律”所预测的。库兹韦尔将其称为“加速回报法则”。该法则假设,技术发展会产生反馈循环,从而加速其他领域的创新。自从他在 2005 年出版第一本关于奇点的书以来,这一发展迅速加速:“今天,花费一美元就能获得大约 11,200 倍的计算能力。”他说。这将带来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巨大飞跃。

当然,这也适用于计算机本身: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认知科学家最近进行了一项测试,让近 500 名参与者与真人以及不同的大型语言模型进行对话。在这项测试中,54% 的受试者认为 GPT-4 这一人工智能模型具有人类的特征。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这标志着机器首次通过了图灵测试。

“到2045年,我 们将深刻改变地 球上的生活,使 其变得更好。”

1950 年,计算机科学先驱艾伦·图灵 (Alan Turing) 提出通过“模仿游戏”来衡量计算机是否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一旦一台机器通过了这个测试,就可以认为它具备了机器(人工)智能。图灵曾预测这一时刻会在 2000 年到来,但最终却发生在 2024 年 6 月。在不久的将来,语言模型将越来越具备人类特征。加利福尼亚的认知科学家们立即警告道,这些机器人将会“产生深远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他们并不是唯一提出这一警告的群体。早在2023 年 3 月,来自科技和研究领域的 1,000 多名专家就已呼吁对人工智能模型暂停发展六个月。他们认为,应该避免让程序以如此快的速度发展,以至于连其开发者都无法理解或控制它们,而应该首先制定新的安全标准。尽管目前仍缺乏具体的措施,但这一辩论已由此展开。库兹韦尔关于奇点的言论显然触动了人们的敏感神经: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如此迅猛,以至于其后果几乎无法预测。

关于雷·库兹韦尔

1948

年:

2 月 12 日出生于纽 约。

库兹韦尔的父母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爆发前离开了奥地 利。

1970

年:

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 位。

库兹韦尔曾在那里学习文 学和计算机科学。

1983

年:

创建库兹韦尔音乐 系统公司。

目的是开发合成 器。1984 年推出的 K250 合 成器曾被史蒂夫·旺达 (Stevie Wonder)、基思·艾默生 (Keith Emerson) 和奇克·科里亚 (Chick Corea) 等人演奏过。

2005

年:

出版《奇点临近》。

在书中,库兹韦尔预测奇点将 在 2045 年到来。

2008

年:

创立“奇点大学”。

该 大学致力于研究颠覆性技术, 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

2024

出版《奇点更近》。

在书中,库兹韦尔预测人工智 能将在 2029 年达到人类水平。

弱人工智能与强人工智能

然而,这里仍有很多重要细节。“人工智能有两种类型:弱人工智能作为个体能力,例如聊天、下棋或驾驶;以及强人工智能,即人工通用智能 (AGI),它能够以类似人类的创造力解决那些没有专门编程的问题。”劳尔·罗哈斯 (Raúl Rojas) 解释道。这位计算机科学教授曾在柏林自由大学研究神经网络、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如今在内华达大学教授数学。事实上,在过去 20 年里,弱人工智能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在许多单一任务中超过了人类。

然而,罗哈斯认为,向人工通用智能 (AGI) 或超级智能的过渡仍然遥不可及:“库兹韦尔所提出的人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纯粹是科幻小说。”社会学家托马斯·瓦格纳 (Thomas Wagner) 补充说:“对于奇点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对库兹韦尔来说,不朽的思想非常重要,这与人类在身体上与人工智能合并,形成一种全新超级生物的概念相关联。”

即便目前还没有出现人类与机器的结合:根据西蒙·赫格利奇 (Simon Hegelich) 的预测,“会思考的计算机”可能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成为现实这位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政治数据科学家自己也在研究一款通用人工智能。“遗憾的是,我们对于这一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完全没有准备。”赫格利奇警告说。

库兹韦尔的奇点理论对他来说既令人兴奋又充满矛盾。尤其是因为硅谷没有人确切知道如何创造一个具备意识的超级人工智能。“人们认为只需要不断输入更多数据,人工通用智能就会通过某种神奇的火花自然诞生——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即便通过了图灵测试,也无法解决问题:“对计算机进行编程以欺骗人类,这毕竟不是真正的智能。知识不仅仅是数据,学习也不仅仅是算法。众所周知,人类的思考和决策并不是简单地在零和一之间进行二进制运算,而是常常充满矛盾的。”

政治学家赫格利奇常常引用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的观点。大约 200 年前,黑格尔在其辩证法中提出了坚持矛盾的原则。例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与恨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因此,真正的、具有伦理的超级智能必须像人类婴儿一样“成长”:“每个婴儿都具备变聪明的潜力。”赫格利奇认为,必须构建一个从其基本算法——即“潜力”——上就具备智能的计算机。这种人工通用智能将会自动地自我学习,并创造新的知识,而不仅仅是将已知的知识重新组合。它将发展出一种类似于生物生命形式的意识。

这种形式的奇点是否会实现,仍然是未知的。确定的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依然引发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人类来回答。

54

%

54% 的受试者在加利福尼亚大 学的一项测试中认为人工 智能模型 GPT-4 具有人类 的特征。

信息

本文首次发表于《保时捷工程杂志》2024年第2期。

图片:Hilmar Poganatz

版权:本文中发布的所有图片、视频和音频文件均版权保护。未经保时捷工程书面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复制。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您有问题或想了解更多信息吗?请联系我们:info@porsche-engineering.de